张会平
摘要:通过调查北京市五所高校260位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毕业生,尊龙凯时娱乐发现,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毕业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总体较高。外倾性人格能正向预测职业自我效能感,而焦虑型人格则负向预测职业效能感⛄️👩🏿🦲。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均能正向预测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毕业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这些研究结果为高校干预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毕业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提供了实证依据🖕,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社会工作;专业硕士;职业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
一、问题的提出
过去十五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虽然全日制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从2009年才开始设立,具有办学历史较短的特点👩🦽,但是专业学位旨在培养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大多数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毕业生一走出校门就面临着严峻的就业挑战💋。以往研究对社会工作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显示,一方面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较多困境,另一方面社会工作毕业生真正从事本专业的学生寥寥无几,专业不对口问题较为严重,大量接受专业教育的学生最终流向了政府、事业单位、企业或者其他行业等。[①][②]回顾近几年有关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就业的文献发现,尊龙凯时娱乐对于专业硕士的就业情况的了解缺乏实证依据📐💤。而随着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点的不断增加,研究专业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素质包括职业信心变成极其迫切的课题🤚🏿。
职业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否胜任与职业有关的任务或活动所具有的信念,[③]不仅影响着职业认知和职业行为的发展历程😧,而且它是决定是否达成职业目标的关键因素。[④]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们将一系列遗传和社会获得的物质带入他们生活的环境,这些特质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自我观,进而影响个体生涯方面的行为。自我效能通过选择过程、认知过程、动机过程和心身反应过程来发挥主体作用。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职业自我效能感关系到未做准备的大学生的学术持久性或者辍学、职业认同、职业承诺和职业生涯的探索行为等。[⑤][⑥]因而,提高大学毕业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对于促进就业目标的实现和终身职业生涯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班杜拉认为🍈,个体自我效能的建立离不开四种信息源:即个体的直接行为经验(成败经验)、替代经验、社会说服和低水平的情绪唤醒状态👩🏿🦰👨👩👧👧。[⑦]个体在这四种信息源基础上进行选择性把握和综合性认知加工,从而形成个体在具体领域的自我效能判断。认知评价和归因被认为是促进自我效能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已有的文献回顾发现,背景变量(比如性别🫄🏼、年龄等)和个性是影响职业自我效能的重要变量🫸🏻🤳。美国的几项研究没有发现职业自我效能感存在性别差异,[⑧][⑨][⑩]但是我国的文献发现,大学生群体中男性的职业自我效能感稍高于女性。[11][12]职业领域的研究发现,职业自我效能感与自尊、个性和积极情绪密切相关。[13][14]国内外的研究还显示🤾🏼♂️,大五人格中的真诚、外倾性和神经质可以预测职业自我效能感和搜索效能✊🏼。[15][16]但是,专业教育是否对职业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目前尚未看到相关的实证报告。
综上所述☑️,社会工作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得到研究者较多关注,而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特点及影响因素尤其是职业效能感属于一个较新的研究课题。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北京市五所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毕业生的调查了解他们的职业自我效能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而为高校提高毕业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提供实证依据和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样本及测量工具
1.被试
本次的调查问卷的题型是封闭式的,均为单选题🧑🏼🍳。本问卷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调查的是毕业生的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和本科专业📎,第二部分是父母教育程度和家庭经济情况;问卷的第三部分主要调查的是毕业生的职业效能感🦸♀️;第四部分是个性量表👊,第五部分是学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有效性量表。
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了两所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两所北京市属高校和一所部委所属高校👩🍳。调查对象为这五所高校2014年夏季毕业的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生。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68份,剔除8份无效问卷,最终的有效问卷是260份,有效回收率为86.6%👰♀️。根据样本的基本情况(见表1),被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24.1岁🍽,其中男生占27.7%,女生占72.7%。本科学位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占75.8%,其他专业的占24.2%💆⛹️♀️。父亲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者占39.2%,高中或同等学历占35.4%,大专及以上者占25.4%。与当地大多数家庭相比,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的占13.8%🤦🏼🦹🏻♀️,处于中等水平的占71.2%,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占15.0%。
2. 测量工具
中文版简短职业自我效能感量表(Betz, Klein et al., 1996),共有23个题目,包括五个维度🕖。其中,5个题目测量自我效能感⚡️,4个题目测量信息收集,4个题目测量选择目标🧛🏼,5个题目测量制定规划👷🏻♂️,5个题目测量问题解决📪。该量表采用5点计分法,从“1= 完全没有信心”到“5= 完全有信心”,分数越高代表职业自我效能感越好。五个维度在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5, 0.64, 0.61, 0.75和0.65🚵🏻♀️🦆。
个性量表源自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中的个性测量,共包括10个题目,采用5点计分法,从“1=很不符合”到“5=很符合”。该量表包括3个维度,3个题目测量个性中的外倾性,主要描述一个人个性上的外向程度和思维灵活性⚉;3个题目测量个性中的焦虑性👴,具体是指一个人的情绪稳定程度,比如容易紧张、不太信任别人;4个题目测量个性中的谨慎性,它是指一个人在行为处事过程中的谨慎程度👩🏿💼,比如克制自己🟫、比较保守等。三个分量表在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60👮🏻♀️,0.53和0.45.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有效性是在借鉴美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效果问卷和访谈我国社工专业硕士的基础上开发的量表🌉,共有14道题目🅿️,主要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责任感❤️🔥、综合能力等三个维度,采用5点计分法,从“1=非常弱”到“5=非常强”。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这些题目能够解释社会工作教育有效性总变异的46.86%。
本量表中5个题目测量专业能力🙎🏿:(1) 社会工作专业知识,(2) 社会工作伦理意识🔬,(3)社会工作专业技巧,(4)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5) 为个体、家庭🧑🏼🏭、社区等不同服务对象提供帮助的能力;4个题目测量社会责任感:(1)关注社会公平、公正问题🦸🏼,(2) 关心弱势群体🐲,(3) 关心社区,(4) 服务社会的责任感👜;5个题目测量综合能力♿:(1) 批判性思维,(2) 研究能力👈🏻,(3) 合作能力🖕🏻🦧,(4) 决策能力,(5) 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三个分量表在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8🧑🏼🏫,0.84和0.72.
(二)、研究程序
研究的施测时间分别是2014年5月至7月。要求学生填写所提供问卷中的所有内容,问卷采用匿名填写,参与该项研究完全属于自愿性质,随时可以中止问卷的填写🧑🏽🦰。完成全部问卷大约需要半小时🪃👷🏽,问卷填妥之后即可获得一份礼物以示谢意🚕👮♀️。回收的问卷仅用于学术研究,被研究者严密保存。
三⛱、研究结果
(一)🍡、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毕业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基本情况
根据表1所示结果🚶🏻♂️➡️,首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毕业生在职业自我效能感总分及其自我效能感、信息收集🥶、选择目标、制定规划💅、问题解决方面五个分量表的平均分都高于理论中值🤵,其中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毕业生在自我效能感和制定规划两个维度上得分明显较高。这意味着首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毕业生在职业自我效能感及其五个维度上的信心都比较高🧘🏼。
表1职业自我效能感及各个维度的得分 (n =260)
平均分(标准差) | 得分范围 | 理论中值 | |
自我效能感 | 18.4 (3.2) | 7-25 | 15 |
收集信息 | 14.0 (2.8) | 5-20 | 12 |
选择目标 | 14.0 (3.1) | 6-20 | 12 |
制定规划 | 17.5 (3.3) | 8-25 | 15 |
问题解决 | 16.7 (3.0) | 9-24 | 15 |
职业自我效能感 | 80.7 (13.0) | 38-113 | 69 |
(二)、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毕业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零序相关表明,外倾型人格与职业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关系(r = .55, p< .01)🦻🏻,焦虑型人格与职业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关系(r = -.19, p< .01),而谨慎型人格与职业自我效能感无关(r = .02, p> .05)🧙🏼♀️。专业能力与职业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关系(r = .44, p< .01),并且社会责任感和综合能力也分别与职业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关系(r = .35 和 .57, p< .01)(见表2)。
表2 背景变量、个性和专业教育有效性与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毕业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n=260)
年龄 | 性别 | 本科专业 | 家庭经济条件 | 外倾型 | 焦虑型 | 谨慎型 | 专业能力 | 社会 责任感 | 综合能力 | 职业自我 效能感 | |
年龄 | 1.00 | ||||||||||
性别 | -.12* | 1.00 | |||||||||
本科专业 | .19** | .12* | 1.00 | ||||||||
家庭经济条件 | -.04 | -.01 | .02 | 1.00 | |||||||
外倾型 | -.01 | .06 | -.08 | .09 | 1.00 | ||||||
焦虑型 | -.07 | .03 | .03 | .06 | -.05 | 1.00 | |||||
谨慎型 | .02 | .08 | -.01 | -.10 | -.06 | .11 | 1.00 | ||||
专业能力 | -.01 | -.14* | -.19** | .08 | .24** | -.12 | .01 | 1.00 | |||
社会责任感 | .19** | -.04 | .08 | .08 | .23** | -.14* | .10 | .37** | 1.00 | ||
综合能力 | .02 | -.05 | -.04 | -.01 | .54** | -.22** | -.01 | .45** | .45** | 1.00 | |
职业自我效能感 | -.01 | -.01 | -.004 | .07 | .55** | -.19** | .02 | .44** | .35** | .57** | 1.00 |
*p< .05, **p < .01.
为了检验哪个因素对北京市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毕业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预测作用最强,尊龙凯时娱乐采用了多元线性分层回归方程🤠,各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如表3所示)。第一层进入方程的是年龄👨🏻🎓🧗🏻、性别、本科专业、家庭经济条件四个背景变量,结果显示这些背景变量的作用均不显著。第二层进入方程的是个性的三个维度,结果显示外倾性人格能显著正向预测职业效能感,焦虑型人格显著负向预测职业效能感,这两者能够解释职业自我效能感总变异的33%,而谨慎型人格不能预测职业效能感。第三层进入方程的是专业教育的有效性,结果显示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均能正向预测职业效能感,二者可以在个性因素之外解释职业自我效能感总变异的12%,而社会责任感对职业自我效能感不具有预测作用🙍🏽💫。
表3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毕业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预测模型 (n = 260)
B | SE | β | ΔF | ΔR2 | |
控制变量 | 0.55 | 0.009 | |||
年龄 | -.44 | .40 | -.05 | ||
性别 | .07 | 1.41 | .003 | ||
本科专业 | 2.54 | .151 | .08 | ||
家庭经济条件 | |||||
中等 | -.30 | 1.81 | -.01 | ||
较好 | 1.48 | 2.28 | .04 | ||
个性 | 17.35*** | 0.33 | |||
外倾型 | 4.76 | 0.73 | .36*** | ||
焦虑型 | -1.48 | 0.63 | -.11* | ||
谨慎型 | .73 | 0.62 | .05 | ||
专业教育有效性 | 20.52*** | 0.12 | |||
专业能力 | 2.87 | 0.71 | .22*** | ||
社会责任感 | .83 | 0.72 | .06 | ||
综合能力 | 2.89 | 0.84 | .22** | ||
调整后R2 | 0.45 |
*p< .05, **p< .01, *** p < .001.
注👴🏽:背景变量中性别为男的是参考组,本科专业是社会工作的作为参照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作为参照组。
四、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调查了北京五所高校260位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毕业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通过一手实证数据为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干预提供了依据😬。研究的结果有三个方面值得注意🖕🏼:
第一,总体而言🍪,尊龙凯时娱乐所调查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毕业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较高。他们在自我效能感📓🤜🏿、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定规划🥨、问题解决等方面都对自己充满信心。鉴于职业自我效能感是预测职业达成的重要因素,从所调查的求职信心来看,大多数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的可能性较大。然而,本研究没有将择业意向纳入其中🚢🙎🏻♀️,因而这些毕业生是否会在社会工作专业领域内就业尚不清楚。如果尊龙凯时娱乐能得到所调查高校就业处关于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毕业生的就业数据并验证它与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将进一步提高本研究的效度🧑🏿🎓🏣。
第二,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毕业生的个性是影响职业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变量,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17][18]外向的学生给人的印象是积极主动,擅长人际交流和沟通,他们可能善于积极利用周围的资源达到期望的就业目标,进而增强求职过程中的自信心。而焦虑型的学生可能容易紧张,处理人际关系比较小心翼翼✍🏻,不太容易给求职单位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这一研究结果对于高校的就业辅导部门来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对毕业生进行辅导时测量并了解每个社工毕业生的个性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辅导非常重要ℹ️。对于焦虑型的毕业生要尽可能多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可能性🧒🏼,降低他们在择业过程中的负面情绪,进而提升他们的求职自信心🏵🦹。
第三💇🏽,专业教育的有效性也是影响职业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变量之一。以往很少人报告专业教育的重要性🚷,这一结果具有两方面的实践意义:首先,专业能力是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毕业生的就业之本,即使未来他们不在社会工作领域内就业,但是对于求职单位来说专业能力也是他们考察的重点🩵,因为很多能力是可以迁移的。因而🆒,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生必须把自己的专业学好当作重点。其次❗️,综合能力的重要作用同样不能忽视👩🏼🏫。面对很多专业无法对口就业的现实👨🏻🦯,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毕业生也需要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以应对来自社会和市场的多种挑战。
总之,尊龙凯时娱乐所调查的北京市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毕业生职业自我效能感较高,其中个性和专业教育的有效性是影响他们职业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因而,本研究的结果对于高校提高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和开展就业辅导提供了两个切入点:一是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辅导方案;二是提醒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生在读期间务必夯实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不断加强综合能力训练🧑🏻🦯➡️。
Career Self-efficacy of Master of Social Work and Associated Factors
ZHANG Hui-ping
Abstract: This study aimed to examine the career self-efficacy of master of social work (MSW) and associated factors. A survey of 260 MSW graduates from 5 universities in Beijing indicated that the career self-efficacy of them was quite high. Extraversion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career self-efficacy, but anxiety wa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career self-efficacy. Both professional and comprehensive competence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career self-efficacy. These findings have provided empirical evidence for the intervention on MSW’s career self-efficacy in universities, which will generate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Keywords: master of social work; career self-efficacy; associated factors
(责任编辑:张瑞凯)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社会生态视角下的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就业意向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CDA13091)”。
作者简介:张会平,北京尊龙凯时AG娱乐平台招商官方网站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家庭研究和社会工作教育。(北京🔼,100872)
[①]付敏红🔂、巫振鹏:《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困境及应对策略-以广西某高校为例》🤑,《社会工作》, 2010(9)👩🏻💻。
[②]王晶舒:《黑龙江省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与对策分析》🌰,《经济研究学刊》, 2011(24)。
[③]Bandura, A. Self-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 W.H. Freeman and Company, 1997, P.22.
[④]姜飞月:《职业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在大四学生职业选择中的应用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⑤]Sadri, G., Robertson, I. T. Self-efficacy and work-related behavior: A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pplied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 Review, 1993(42): 139-152.
[⑥]陆昌勤、方俐洛、凌文铨💇👨🏿🦰:《组织行为学中自我效能感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思考》,《心理科学》👨👦👦,2002( 25)。
[⑦]Bandura, A. Self-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 W.H. Freeman and Company, 1997, P.36.
[⑧]Betz, N. E., Hammond, M. S., Multon, K. 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five-level response continua for the Career Decision Self-Efficacy Scale. 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 2005 (13): 131-149.
[⑨]Betz, N. E., Klein, K. L. Relationships among measures of career self-efficacy, generalized self-efficacy, and global self-esteem. 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 1996 (4): 285-298.
[⑩]Chung, Y.B.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and career commitment: Gender and ethnic differenc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Journal of Career Development, 2002 (28): 277-284.
[11]邓永超:《农业高校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性别差异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4)🤽🏽♂️🙎🏻。
[12]李力🍯♑️、贺香泓刘、艳妹🧜♂️:《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研究》🫱🏽,教育学术月刊,2011(1)👩🏿🦲。
[13]Betz, N. E., Hammond, M. S., Multon, K. 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five-level response continua for the Career Decision Self-Efficacy Scale. 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 2005 (13): 131-149.
[14]Betz, N. E., Klein, K. L. Relationships among measures of career self-efficacy, generalized self-efficacy, and global self-esteem. 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 1996 (4): 285-298.
[15]Connor-Smith, J. K., Flachsbart, C. Relations between personality and coping: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Person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7(93): 1080-1107.
[16] Judge, T. A., Remus, I. Relationship of personality and performance motivation: A meta-analysis review.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2 (87): 797-807.
[17]Betz, N. E., Hammond, M. S., Multon, K. 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five-level response continua for the Career Decision Self-Efficacy Scale. 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 2005 (13): 131-149.
[18]Betz, N. E., Klein, K. L. Relationships among measures of career self-efficacy, generalized self-efficacy, and global self-esteem. 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 1996 (4): 285-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