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倡导视角下社区公民利益表达机制研究
——以美国👰🏽♀️、德国、新加坡为例
柳静虹Activists beyond borders : advocacy network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uthor Keck, Margaret E. Ithaca, N.Y. :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8.P7
[8]由于美国属于三权分立的政治状态并深受反联邦主义影响👰♀️,因而其权利的分散使得当局缺乏一个权威并有权力的中央去统一实施社会政策,这种社会政策的一致性缺乏体现为地区间实施的政策差异性、各党派间的政策观点差异性。恰恰是这种差异性的产生,给了公民利益表达发展更大的空间和推动🆓⛳️。
[9]两种福利主义思潮🍁:自由主义福利思潮和唯意志论。自由主义思潮使得弱势群体的社会地位在政策范畴得以认可并提升,同时唯意志论又推动了公民需要通过自身努力去进行利益诉求而不是“等🛐、靠、要”的福利依赖。相互调和的两种福利思潮一方面从立法上很好的保障了公民利益的福利性和地位性,保障了公民利益自由表达的权利;另一方面防止过度福利依赖的思想也推动了公民社会权利意识的觉醒与发展。
[10]社区福群主义模式是指主要以社区为根据点👩👧👧,在社区内建立具有高度开放性的中心会址,以供居民定期在中心会址中共同探讨社区事务,这种社区事务包含了涉及到居民自身权利的问题以及居民共同关心的公共事务。具体可参考学者殷妙仲和高鉴国的相关研究《社区社会工作: 中外视野中的交流》, 2006.
[11]申诉工作人员是指美国接待和处理利益述求的工作人员。评议会人员对申诉进行审理,将可能合理的申诉按照评议会的程序交付裁决。
[12]殷妙仲,高鉴国.社区社会工作: 中外视野中的交流[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33.
[13]常征. 新加坡: 权威主义, 还是精英民主?[J]. 东南亚研究, 2006 (4):4-7.
[14]陈祖洲, 钱乘旦. 新加坡:”权威性" 政治下的现代化 [M].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1.
[15]刘芳芳. 新加坡式福利制度的形成——社会政治根源探析[J]. 湖南农机, 2007 (9): 139-140.
[16]柳拯、柳浪🤽🏻♂️:《当代国际社会工作》,[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版.
[17]常征. 新加坡: 权威主义, 还是精英民主?[J]. 东南亚研究, 2006 (4): 4-7.
[18]哈贝马斯著🔊,曹卫东选译,哈贝马斯精粹[M].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4。第273页.
[19]相对于消极福利中对个体层面“无责任有权利”而言,积极国家干预主张由国家和社会来共同承担,比如通过增加教育和培训机会来减少失业等福利方式。
[20]如罗斯福政府与因经济危机导致的底层群体形成的保护与被保护关系💆🏻♂️,这种关系不仅是工具性的互惠关系,从社会倡导视角而言不仅涉及经济关系⛹🏽♂️,更是一种消息互达、公民利益表达的诉求权利。
[22]划分参见“政府权力谱系”👎🏽,<美)迈克尔·罗斯金等(林震等译):政治科学[M]. 华夏出版社, 2001:67.
[23]朱江华. 当代中国公民利益表达缺失的现状及路径创新[J]. 经济研究导刊, 2009 (9): 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