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阿开放型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周泽超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 社会与文化教研部 宁夏银川 750021)
原文载于🏅:民族艺林2013年4期
【内容提要】开放型文化产业是开放型经济的一部分👩🏼🌾,是深化中阿战略合作关系的新举措🐩、新路径,对于密切中阿关系,加强以文为媒、全面合作的新型中阿关系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发展中阿开放型文化产业已经具备了一些条件🩻,如在中阿合作论坛基础上的政治互信☆;在中阿经贸论坛基础上的经贸合作;在不断密切的中阿文化交流基础上构成的开放型文化产业认知等等🪡,已经初步形成了中阿开放型文化产业的框架。只要积极构建中阿开放型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建立“绿色通关”政策🏬,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中阿开放型文化产业必将迎来灿烂的明天🧷。
【关键词】中阿 开放型 文化产业 发展
一、开放型文化产业内涵与特征
(一)开放型文化产业内涵
开放型文化产业的源头是开放型经济。所谓开放型经济是与封闭型经济相对立的概念,是一种经济体制模式。在开放型经济中🤹🏼♂️🐺,要素、商品与服务可以较自由地跨国界流动👰🏿♀️,从而实现最优资源配置和最高经济效率。开放经济强调把国内经济和整个国际市场联系起来,尽可能充分的参加国际分工,同时在国际分工中发挥出本国经济的比较优势。一般而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市场化程度越高,越接近于开放型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发展开放型经济已成为各国的主流选择。开放型经济与外向型经济的不同在于:外向型经济以出口导向为主,开放型经济则以降低关税壁垒和提高资本自由流动程度为主。在开放型经济中,既出口,也进口,基本不存在孰重孰轻的问题,关键在于发挥比较优势🙆♀️;既吸引外资,也对外投资,对资本流动限制较少🧡。
开放型经济的基础来自于外向型经济。外向型经济是“内向型经济”的对称,特指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联系的某国或某地区的经济体系。外向型经济分广义 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外向型经济是指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贸易、资本🌋、技术😽、劳动力等方面的经济交流活动。狭义的外向型经济是指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出口创汇为主要目标的经济活动。一个国家或地区只有实现外向型经济达到一定发展程度时,才能跃升到开放型经济🧎🏻♂️。
开放型经济与外向型经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外向型经济以跨越国界为目标💁🏼♀️,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使企业实现最优规模效益。开放型经济在外向型经济的基础上,不断对外也能对内,既能走出去🔍,也能引进来🦸🏼♂️,因此,具有更加灵活、更加便捷的发展路径2️⃣。
开放型经济与外向型经济的不同在于:外向型经济以出口导向为主🐲,开放型经济则以降低关税壁垒和提高资本自由流动程度为主🤾🏻♀️。在开放型经济中,经济、文化并重发展,相互影响,注重政策的灵活性🤹🏻♂️,注重国与国之间友好互利的双边关系🏊🏽♂️,因此,有人说开放型经济是互利互惠的经济模式也不为过。
在开放型经济的范畴中,文化产业因其具有文化的感召力和产业的清洁化,使文化产业在开放型经济当中更容易得到普适性认同👳🏼♂️🚴🏻♀️,更快捷得到产业效益而为世界各国所重视☝🏼。由此而推论🧝🏽♂️,所谓开放型文化产业,是指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文化产业要素、商品与服务自由地跨国界流动,允许游客自由进出化、产业服务的系统化💽、标准化,文化产品的多样化⚇,从而实现文化资源最优配置和最大产业效益。
(二)开放性文化产业的特征
开放型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一是开放性🏋️♂️。即以特色文化为媒介,面向世界开放👨🏿✈️。如宁夏重点向阿拉伯国家开放,向伊斯兰国家开放,实现文化产品👩👩👧👧、要素、服务的互动互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战略发展格局。二是集聚性👨🏿🦰。即通过国家政策支持,使国内外文化产品和资金迅速聚集,形成区域特色产业集群🤟🏽🛺。三是流动性👴🏽😈。即通过产品、人员、资金🧑🔧、技术等不断跨国界自由流动,实现文化资源最优配置和产业最大效益⛹🏿♂️🐓。基本规律是以文化的认同性为感召力,依托产业园区等形式,使其文化产品(例如👸🏿:电影👶🏽、电视剧💆♂️、动漫、各种文化产品等)直接进入国际★、国内市场💆🏼♂️;产业要素、资本、人员(包括文化产业人才、游客📢、消费者等)无障碍交流,形成最大化的开放程度。
在中阿全方位战略合作的关系中,文化产业由于其产品的多样性、文化内涵的丰富性、生产过程的清洁性而更容易为双方所接受🤹🏼🙍🏿♂️。在人类所有的经济活动中,文化是起到相互认知的粘合剂,没有文化作基础⚙️,任何产品都无法走进人们心田💂🏿♂️,打动人的灵魂👩🏽🔧。在中阿关系中,率先构建开放型文化产业的发展机制也符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也有利于中阿双方的国家利益✖️,能够使中阿双边的战略合作更具有持久性💂🏻♀️,能够推动中阿战略合作向纵深发展🔇。
由于开放型文化产业的前提是能够使文化产品、人员自由地跨国界流动,因此🤽🏻,不可避免地对国家的安全构成一定的潜在威胁,这种威胁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直接威胁。即参与开放型的国家和地区一些极端分子或恐怖分子披着文化交流的外衣,合理合法地进入到开放国家,大肆制造恐怖活动👨🔬➖,对开放国家的安全构成一定的破坏力😘。二是间接威胁。即通过产品交流、学术互访🤳🏼🧑🏻🍳、观光游览等形式进入到开放国,大肆传播反政府思想和恐怖行为👭,对开放国的国民思想造成混乱,从而乘机“火中取栗”,捞取好处👩🏽🍳。但是,国家发展战略不能“因噎废食”,任何国家绝不会因为恐怖分子的捣乱而放弃发展,因此🏊,只要未雨绸缪,及早防范👩🏿🔧,任何敌对势力都不会得逞的。
二、中阿开放型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远隔千山万水🦠🥷🏼,但彼此的交往与联系从未间断过。二千多年前的丝绸之路将中阿紧密连接在一起,宋、元时期的水陆齐发☔️,更是将中阿交往推向高潮——大批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来到中国,与汉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相融合🙆🏽♂️,到元末明初时期由此产生了既信仰伊斯兰教💚,又能够与儒家文化和谐共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回族❄️。这种融合传播方式推动了中国至今有十个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人口达到2100多万,占中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9.3%(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千百年来,中国的穆斯林战胜千难万险,冲破层层阻力,举一生之力到麦加朝觐🤸🏽♂️,从未间断🥾,说明中阿之间的穆斯林因为信仰而心心相印,因为心灵相通而紧密相连🦉。因此,无论中阿之间国情有多么不同,产业形态差别有多大,贸易交往有多少,由文化的交往而带动的文化产业发展便构成了事实上的开放🕵🏻♀️,也就构成了中阿开放型文化产业的基础。
(一)中阿论坛构成开放型文化产业的政治基础
2004年1月30日,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胡锦涛访问了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会见了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阿姆鲁·穆萨和阿拉伯国家联盟成员国代表。倡议加强中阿四个主要方面的合作:以相互尊重为基础,增进政治关系;以共同发展为目标👩🏻🦰🤟🏿,密切经贸往来;以相互借鉴为内容, 扩大文化交流🧘🏿♀️;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为宗旨🌡,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与协商🦍,得到阿拉伯国家联盟的热烈响应。双方商定👨🏽⚕️,为进一步发展中阿在各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即日成立“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根据“中阿论坛”的约定,每二年举办一次部长级会议🧘🏿♂️,每年召开一次高官会,至今举办了五届部长级会议和八届高官会,会后都要制定十分详尽的合作计划,并得到认真和全面的落实。在2010年举办的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中阿双方宣布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关系”,将中阿关系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实现了双边关系的新跨越。
这种建立在定期会晤基础上的良好政治机制🐎,使中阿关系更加务实🙎🏿,目标更加明确。现任阿盟秘书长阿拉比在2012年5月发表了题为《充满希望的阿中关系》的文章,[1]说明了中阿合作的重要性。阿拉比说:“阿中合作论坛已成为阿中双方在明确的战略框架下开展集体对话与合作的平台,并为国际社会开展类似合作提供了先进经验”。这句话表明了这样几种含义:一是中阿关系是合作的关系🫲🏽,是互利共赢的关系;二是在中阿合作的框架内,各种合作的方式都可以接受💍,都能够成为中阿合作的形式;三是建立在互信基础上的中阿合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相互合作提供了范本。
显然🌊➡️,从1956年5月埃及率先与新中国建交起,到1990年7月沙特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与所有的阿拉伯国家都建立起双边和整体关系💉。说明经历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中阿之间终于架构起互利互信的合作机制🤹♀️,也为中阿建立开放型文化产业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二)中阿经贸论坛构成开放型文化产业的经济基础
2004年之初🧙🏻♂️,中阿贸易额仅有367亿美元,到2011年,这一数字已达到1959亿美元,并且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到2012年中阿贸易额超过2000多亿美元,增长了34.7%。2012年上半年,中国与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沙特、阿联酋、阿曼😭、科威特、卡塔尔、巴林)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29.1%,达到777.2亿美元🧑🏿🎨,占中阿贸易总额近七成。其中👩👧,��国与沙特贸易额达381.2亿美元,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沙特最大的贸易伙伴。[2]据中国外交部亚非司司长陈晓东介绍,现在每天有近2000人来往于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近8000名阿拉伯国家留学生在华学习,约500名中国医生在不同的阿拉伯国家治病救人👨🏼🎓🔂。[3]连续在宁夏举办三届的中阿经贸论坛更是硕果累累🗞,每年签订的中阿双边经济合作协议达到2000亿元以上⛳️🧑🏿🦲,[4]对于推动中阿开放型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三)中阿文化交流构成开放型文化产业的认知基础
为了更进一步密切中阿关系,中阿论坛项下还建立了文明对话研讨会、新闻合作论坛🎯、互办艺术节等机制。截止2012年,中阿双方举办了四届文明对话研讨会🧔🏿、三届新闻合作论坛👍🏽🤷🏿,每两年在阿拉伯国家和中国轮流举办中、阿艺术节🏷。人文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双方人民的相互了解和认识🌳,已成为论坛工作的一大特色和重要“品牌”👮🏽♂️。中国还同所有阿拉伯国家签订了《文化合作协定》🔥,并在这些协定的框架内♡,签署了一系列文化合作执行计划🐫🆓。2004年1月中阿首届论坛上🤾🏼♀️,中国政府承诺🤦♀️,每年接收阿盟国家留学生500名到中国学习,主要学习中国语言、医学👩🏽🔧、历史等🥿💆♂️,从而开启了中阿教育交流的新机制。2009年11月,中阿高教与科研合作研讨会在苏丹喀土穆举行👩🏼🦱,提出了学术互访、科研合作💟、师资培养👲、学生互派、政府间🏌🏻、校际间教育合作与交流等思路。2011年9月,宁夏·阿拉伯国家大学校长论坛在银川举行🚉,进一步促进了中阿教育的交流。目前,阿拉伯国家在华留学生人数近8000人。此外🦸🏻♀️,双方在论坛项下还开展了民间交往、人力资源培训、高教科研与合作💆🏿、环境合作等领域的活动。截止2012年底,中阿之间共举办了三届友好大会,开辟了中阿民间友好交往的新渠道。每年约有30万人次的阿拉伯国家公民访华🧝♀️,有约35万人次的中国公民将阿拉伯国家做为出境旅游的首站目的地,中国还是阿联酋迪拜的第八大旅游人口来源地国。[5]此外,素有“沙漠王国”称号的沙特阿拉伯。非常重视发展旅游业。在沙漠上盖起来许多为人称道的的建筑和奇观🤷🏿♂️,是阿拉伯国家最大的旅游国🪅,也是中国游客的首选目的地🦶。
涓涓细流👩🏽🎨,可以汇成大海😎,中阿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已经在各个方面体现出开放型的合作关系😥,也为中阿开放型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𓀂、中阿开放型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中阿之间同属于发展中国家,在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阿拉伯国家依托丰富的石油资源建立起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例如,有着“世界油库”之称的海湾六国,已经探明的石油资源占世界总储量的45%,建立在石油经济基础上的财政收入也是成倍增长,人均收入位居世界前列。但是🤜,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呈现出“现在生产的越多☯️,留给子孙后代的资源越少”的状况👦🏿🤼♀️。联合国在2001年的一份报告指出:从长远看,建立在石油下游工业、天然气加工和能源集中型的工业基础上的海合会经济模式是不可持续的👨🏻🚒。[6]中国虽然从经济总量上已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却付出了生态环境的惨痛代价,经济增长方式亟待转变👩🎨。从这个角度来说,中阿之间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可比性,更没有优劣之分🐰,唯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实现中阿之间的深度合作,构建起开放型文化产业发展机制,中阿战略合作才具有长期性和可持续性。
(一)建立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的中阿开放型文化产业发展机制
在深化中阿战略合作过程中🛍️,构建中阿开放型文化产业发展机制是无法回避的重大事项⚈🔼,是当前深化中阿合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在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建立开放型文化产业高端论坛🍀,定期举办部长级会议,解决相关问题👆🚝。二是在中阿双边国家设立办事处,专门推动开放型文化产业的具体事宜。三是建立“中阿开放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专门用于扶持和奖励具有发展前景、符合中阿开放型文化产业发展需求的项目。
(二)在具体操作层面🥿,实行“绿色通关”政策
所谓“绿色通关”政策,是指通过双边达成的协议,在文化产业领域允许中阿双边的游客🏊🏻、资金👱🏽♂️、技术🧏🏿♀️、产品自由流动,实行定额税率☎,人员管理按照所在国法律执行的一种政策方式。中阿实行“绿色通关”政策可以更快捷🫡、更便利🥻、最大化地实现开放型文化产业的发展。具体操作层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是在相互签证方面实行“一证式”免签证制度。免签证制度是建立在互认互信基础上的国与国相互承认制度♧🐣,目前欧盟已经实现了免签证制度,带来的直接结果是游客不必因为签证的时间、是否拒签而烦恼,可以尽情地到目的国休闲度假👨🏻🦳、采购商品、自由消费,经济效益和政治影响力显著提升🔒。中阿之间建立起“一证式”免签证制度,会使客流、物流、资金流快速流动,相应的关税壁垒也会大幅减低🌊,不但有力推动中阿经济一体化发展,而且会显著提升双边的国际竞争力。
二是实行货币通存通兑💂,降低税费。凡属涉及文化产业方面的制作、销售👨🏽🚀、存储、运输等方面发生的通存通兑事项,中阿之间都给与承认🧑🏻🎤🍃,实行统一的税率标准⚈👨,最大限度保护当事人的所有利益,从而促进社会资本向文化产业流动。
三是实行文化产业项目“互引互吸”政策,推动更多高端人群🪤👒、家族首领关注项目建设。在合作方式上,允许采取多种灵活手段进行合作。
四是在税收方面,凡是涉及中阿文化产业方面的各种市场行为都给与相应的税收优惠,税率可以控制在5%范围内🧘♀️👨🏿🎤。
五是涉及到劳务纠纷、产品质量🎳、销售方式等内容➗👨🏽🍼,中阿之间可以通过双边备忘录等形式加以说明🪀,并作为国家法律文件给予执行。
(三)在开放型文化产业领域,实行“一体化”发展格局
所谓“一体化”发展格局🙈,是指通过项目带动、园区建设,实现中阿文化产业在规划设计、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物流服务🤐👨🚒、经济管理🈂️、市场竞争等方面达成同步发展,允许游客🦺、资金、产品等自由流动👼,从而实现真正意义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形成中阿开放型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是在园区建设方面✖️,要突出能够满足中阿游客需求⛽️,照顾彼此生活习俗🍿,体现中阿文化体色的建设方案🕊,从而吸引更过中阿游客进入园区享受文化大餐。
二是在产业布局方面,要更多体现穆斯林产业需求,形成以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为主打产业🧏🏻,带动其他文化产业业态共同发展的格局。
三是在市场竞争方面🫨,允许中阿文化企业进入对方市场从事产品生产⟹、销售等行为𓀊,但严格禁止使用压低价格🤳、垄断市场的行为对其他中阿文化企业构成威胁🕡。
总之🤱🏿,构建中阿开放型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是深化中阿战略合作重大举措,是中阿之需,双边所愿的必然结果📞。只要中阿之间共同谋划、积极行动,必将推动中阿开放型文化产业发展⚛️。
注释:
1、外交部网站2012-05-31
2🧝🏽♀️、根据中国商务部西亚非洲司网站资料整理制作
3🍨⏲、外交部网站,2012-05-31
4、宁夏日报🧔♂️,2012年9月12日
5、中国旅游网2012年6月16日
6、ESCWA and League of Arab States. Progress Achieved on Energ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Arab Region[R]. 2007.
参考文献🚵🏿♂️:
1、金骏远🏋🏿♀️:《中国大战略与国际安全》,王军🫠、林民旺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年版.
2、谢益显主编:《中国当代外交史(1949-2001)》🐳,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
3、安惠侯. 新世纪中阿合作的战略基础[J].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05(5).
4👉🏼👨👦、李荣. 当前中阿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05(6).
5、李伟建. 试论新国际环境下的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J].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05(5).
6、罗建波. 非洲一体化与中非关系[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7、温家宝在阿盟总部就尊重文明多样性及中阿关系发表重要演讲[N]. 人民日报2009-11-08(1).
8🤷♀️、孙德刚. 美国与沙特准联盟外交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08(5).
9🪃、李少军主编:《国际战略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