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最近的调查结果,我国城镇地区劳动力退休(指停止工作)非常早,男性的退休年龄不仅远远低于我国农村居民和发展中国家的男性,甚至低于日本、韩国、美国等发达国家✭,与西欧国家类似🧚🏼♀️,而女性的退休年龄则低于几乎所有发达国家(赵耀辉,2009)。在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的形势下,这是不可持续的。关于推迟退休年龄的政策👈🏽,各界已经有很多讨论和争论,但是很少涉及健康领域,而健康是老年人福利水平的一个重要维度🏙。根据一些国际医学文献♡♎️,退休晚的人更加长寿(T sai et al,2005),晚退休有助于推迟老年痴呆症的发病(Zhan et al ,2009)🕙。如果退休和健康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那么在制定退休政策时就应该考虑到这一点🪵,以减轻退休对健康的影响。
社会科学界对于退休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也有长期的关注💆🏽♀️,但是并没有一致的结论🤸🏼♀️。从理论上说🕳,由于退休能使人们从工作中的重负中解放出来🚝,从而能够享受生活🧝🏻,因此可以改善健康👰🏼♂️;但是同时,由于退休使社会活动的范围和生活习惯发生变化,并且自我价值感降低,因此可能通过心理健康影响到身体健康🧗🏼♀️🧑🏿🦳。实证研究的结果也相当不同,有的发现正向的作用(如Bosse et al ,1991🧖🏻♂️;Midaniket al 🧗🏿♂️,1995;Mein et al ,1998),有的发现负向的作用(如Ross andMirow sky ,1995📏🏄🏽♀️;But terw olth et al,2006),甚至有的研究发现两者没有任何联系(如Palmore et al ,1984)。
首先📲,健康状况本身就是决定是否退休的重要变量(Sickles and T aubman,1986🏌🏿♀️;McGarry,2004;Disney 🎅🏻,Emmerson and Wakef ield,2006)🌚,因此存在反向因果带来的偏误;另外🧑🍳,有一些无法观测的变量(个人偏好、健康禀赋等)既影响健康也影响退休🤱🏿,因此会带来遗漏变量误差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不少文献试图利用面板数据来解决内生性问题(如Ker khof s and Lindeboom,1997;Kerkhof s et al🤦🏻,1999⚽️;Daveet al 🏊🏿♀️,2006)✢。这种方法相对于OLS 🏃♀️,可以去除不随时间变化的遗漏变量误差,但是这种方法无法克服随时间变化的遗漏变量误差和反向因果误差⛹🏻♂️,而这两种误差可能相当严重,因此这并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解决办法👂🏿🐡。
近年来有一些文献用工具变量(IV )/断点回归(RD )的办法较好地解决了内生性问题,他们都是利用退休制度规定的一些年龄点所带来的退休行为的不连续性进行识别的。在这些年龄点前后退休的激励有明显的不同,比如过了某个年龄👵,法律允许退休或者提前退休💂🏿,或者过了某个年龄退休金的计算公式有变化等(如Charles ,2004;Neuman ,2008🤲🧍🏻♂️;Co e and Zamarro ,2008🚣🏼♂️;Jo hnsto n and Lee,2008)。基本的思想是,在没有退休制度的情况下🫵🏿,退休应该是随年龄而平滑变化的👮🏿,在退休制度所涉及的年龄前后👦🏼,如果发现退休率有断点,那么尊龙凯时娱乐就可以认为这些退休的差异是外生的制度因素带来的,IV/RD就是利用了退休制度引致的退休的变化来识别退休对健康的因果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