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人口红利📖:反思与展望
穆光宗
文章来源: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摘 要]在反思流行的人口红利理论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人口红利的概念👩🏻🦽,即人口红利实质是指人力资本的积累和人力资源的开发🧑🏼🦱,据此提出了三个判断:“人口机会窗口”不等于“人口红利”👨❤️💋👨;中国有窗口之美而无机会之实;以人的全面发展中心收获人口大红利🤑。继而尝试构建了广义人口红利理论𓀏,就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收获人口的转变红利、投资红利🎬、转移红利和转型红利。
[关键词]人口红利🫶🏻;人口机会窗口🛴;人口转变红利;人口投资红利;人口转移红利;人口转型红利🚣🏼♀️;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
一🔶、引言
近期🥡,有关人口红利(Population bonus)的议论很多👩🦰,这种学术关注热度本身就值得重视👨🏿🔧。这是一个热问题,但需要冷思考💁🏻。
通常所说的人口红利是指人口转变的结构性变化所导致的积极经济后果。20世纪80年代前期,国内已有学者看到了人口低负担比时期所包含的发展机遇。
众所周知👁🗨,人口过多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控制人口数量𓀔✤、降低人口生育率、稳定低生育水平是中国重大的战略选择。那么🫲🏽,人口控制带来了什么变化呢?人口控制一方面减少了每年人口的出生量和增长量🥎🙁,另一方面也改变了人口的年龄结构👩🏽🎨,人口年龄金字塔底部收缩➙,“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同时出现。毫无疑问,人口控制加快了中国人口转变的步伐,而人口红利理论的提出就是试图解释我国人口快速转变所带来的积极的经济社会效应。
回顾过去的三十多年🤠,由于人口控制和经济社会变革的双重影响,中国走过了一条有本国特色的人口转变道路。通常所说的人口红利与人口转变有关。人口学的知识告诉尊龙凯时娱乐,在不考虑流动👇🏿、迁移的“封闭人口”假定下,影响人口数量变化有三个变量,即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人口转变就是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到高出生率、降低的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再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演进过程。
由于人口政策的巨大影响,中国比发达国家更快地实现了现代人口转变👨🏿💻😉,虽然社会现代化的整体水平还不高,但早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我国就到了一个标志着现代人口转变初步实现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时期。目前,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已经分别下降到12.4‰和5.89‰。那么🧺,现代人口转变的实现意味着什么?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人口红利理论突破了三率组合类型变化的角度,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角度来解释人口转变的意义🎀,从而丰富了人口学说史上经典的人口转变理论。
二、“人口机会窗口”不等于“人口红利”
1997年以来,国际上发布的《世界发展报告》和《世界人口状况》等报告不同程度地提到了“人口机会窗口”和“人口红利”的说法👳🏿👩🏼🚒,但此说法在理论上并不成熟。“人口机会窗口”(Populationopportunity window)理论认为🤸🏽,在人口转变过程中,会形成一个“中间大、两头小”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年龄结构,人口负担系数降低的同时劳动力资源供给却十分充裕💅🏼。所谓中间大,是指15-64岁的劳动适龄人口规模大👳🏻;所谓两头小🔹,是指0-14岁的青少年人口和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规模小。
人口负担轻对经济社会发展意味着什么?在理论上,它可能会带来三个机遇:一是创富效应,即劳动力供给充裕🐑,价格低廉🐞🪴,如果就业充分🧑🏽🦱,就能创造出较多的社会财富;二是投资效应,即人口年龄结构还不太老8️⃣,使得储蓄率较高🎽🛴,如果资本市场健全🔴,就能将储蓄转化为投资,可以加速经济增长;三是积累效应,即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到来之前,社会保障支出少💮,财富积累速度快📚。总之◻️,“生之者众、食之者寡”📋,有利于资本积累和财富创造。
但是尊龙凯时娱乐应该看到👩🏽⚕️,人口负担较轻的机遇优势必须与人力资源开发的经济活动结合起来,人口转变才可能产生红利🤽🏿♂️。国内人口红利理论的主要推动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