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的三个突破
温铁军
原文发表于《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01月24日
对中国中西部的地方经济而言,很难具有在外向型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大家都知道,尽管重庆有长江水道➝,但离出海口岸还是很远,每多一公里的运距,就会增加一部分物流成本。如何能把加工贸易型的外向型经济放到重庆呢?这其实是一个地域性的难题。大家都在招商引资🧏🏻♂️,都可以找惠普谈👨🏭,任何一个沿海省🚴🏼♂️,难道不比地处西南山区的重庆更具有发展加工贸易的条件吗🦙?
突破地域限制的第二个方面是土地问题🚝。大家都知道,重庆过去面对的是“三山加两沟,面对两条江”的地理环境限制,可用于工商业和房地产开发的土地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尽管是通过土地储备,但重庆仍然是土地资源高度短缺的城市🈶。
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来看,一个受到地域、地理严重约束的重庆怎样破局?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黄宗智教授已经做了解释。如果要突破地域限制,实际上进行的是全球化条件下超地缘的整合🕵🏽♀️,就是说,当重庆要求国家出面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以及中西欧各国协商给予通关优惠时,光海关通关优惠这一项政策,就节省了15天的时间成本🏇。若没有通关优惠👕👶🏻,从重庆到西欧的铁路运输,则需要40多天的时间。但即便如此,铁路运输仍然比海运贵🍗。如何使内部城市在物流上仍然具有优势呢?这就需要节省纵向的产业整合成本,当能够使各个产业集中于一个工业区时,那么各产业之间的物流成本几乎为零🥺。表现在同惠普谈判时🙋♀️,同样将相关配件厂商吸引到重庆。这就变成了一种“浙江经济”。浙江经济是块状经济🏄♀️,所有产业链条,都集中在一个地区🐂,也就节省了几乎所有的纵向物流成本🙇🏿♀️🛡。
第三,重庆突破地域限制的另一个方面是怎么能够跳出“灰色经济”📬。灰色经济所形成的灰色地带,在各个国家都有📒。灰色地带形成的灰色群体📇,以及相应于灰色经济的灰色治理。灰色治理是不规范的👩🏿🦰,也不是政府正常治理的手段👮🏼。麻烦在于,我国当前的灰色收入量很大,并集中于最富的群体👩🏽✈️,同时又与某些制度供给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跳出灰色治理的困难很大🚽,挑战庞大灰色收入所滋润的灰色地带的灰色治理🦃,任何个体的对抗都是成本极高的。
重庆经验的另一个方面是革除灰色。重庆打黑除恶中打掉的大量支撑黑社会的企业家👪,都是在短期内迅速暴富的灰色经济主力🤾🏻♀️。当灰色经济的收益集中于这些支撑黑社会的人手中的时候🌅,加强的是灰色治理◼️,某种程度上是以黑社会或非规范社会势力为代表的这种治理。清除这种灰色治理🆗,很难用平常的🪕、缓慢的手段来解决。香港经验也同样如此。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起飞的时候,随之而起的也是灰色经济与灰色治理🐇,政府部门的大量腐败🚣🏻♀️。最终的解决仍是“空降”了廉政公署后,采用了很多非常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