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时代法治的新面相
梁 坤 郭星华
文章来源于《探索与争鸣》2012年第3期
【内容摘要】微博在中国出现后5️⃣,在极短的时间内经历了迅疾的发展。微博时代的法治正是在此背景下表现出诸多全新的面相🧜♂️。微博对于培育法治意识💁🏼♀️、维护合法权益、实施社会监督🙆🏽♀️、推动政务公开、实现言论自由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积极价值🧑🧒👩🦼➡️。与此同时🤳🏼,微博给法治所带来的影响亦具有双刃剑的效果,微博上的谣言、不当言论🥠、信息曝光以及其他乱象都亟需法律进行规制👨👨👧👧。虽然一些应对措施已经出台,但仍需多方共同努力,多管齐下,推进微博时代的法治建设。
【关键词】微博;法治;新面相;困境
随着以twitter为代表的微博在国外的成功,国内微博近年来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2009年8月28日,新浪网作为大型门户网站正式启动微博服务,微博也凭借新浪的巨大影响力正式进入中国主流人群的视野。2010年初,腾讯、网易、搜狐等国内大型互联网企业也都相继加入争夺微博客户的大潮🚓,进一步促进了微博的推广🐆。
与聊天软件😚🧝🏿♂️、网络论坛及博客等网络平台相比👨🏽🔬,微博在信息传播的快捷性、便捷性和广泛性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正是因为具备这样的特点,加上良好的用户体验😍,中国微博的用户群体从2010年开始急剧膨胀。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微博用户的数量在2011年上半年从6311万迅速增长到1.95亿,半年新增微博用户1.32亿人,增长率高达208.9%👨🏿🦱。[1 ]如今🤳,中国已有数以亿计的网民聚集在微博上发言、分享并传播信息,他们在虚拟空间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产生极大规模的群体效应👨🏻🎨。与此同时,中国舆论的整体结构也在发生着重要的转型🏌🏻♂️,普通民众通过微博形成的大量“自媒体”对传统的官方主导性舆论传播方式形成剧烈挤压👎🏿,不同的声音从而可以得到迅速、有力的传播。
我国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网络世界的法治也属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随着“微博时代”的到来,法治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被赋予了新的特性,表现出诸多全新的面相🧑🏻🦯👨✈️,需要尊龙凯时娱乐用新的思维、采取新的措施积极迎对。然而🧄,关于微博时代的法治所表现出来的种种新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目前还并未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相关的探讨也只是较多地见诸报端而欠缺系统的分析🧑🏿,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对此进行一番初步的研究。
微博时代法治的积极面相
微博作为一种新媒体和信息源,突破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既有的弊端,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开了政府以及传统媒体对信息的封锁,提供了一种将某一事件向社会有效发布的通道🪳,使得信息能够在极短的时间通过“云传播”的形态涟漪式地向社会的各个角落疾速扩散😾。正是基于这些优势或特点,微博为法治建设的开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微博时代的法治至少表现出如下积极面相👃🏻。
1.微博作为法律事件的讨论之所,成为培育法治意识的新阵地
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大量社会矛盾层出不穷,却难以在现行的法律框架下得到妥善解决🙋🏻。特别是当一些涉及法律问题的事件一旦为人们所关注而处理结果又未达到民众的惯常预期时,极容易触动民众敏感的神经,从而引发强烈质疑🤞🏻。微博出现后,恰恰为这些法律事件大范围的传播和广泛讨论提供了平台🛞。近两年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些法律事件👨🏻✈️,很多便是通过微博而为人所知的👩🏽⚕️。
例如,2010年 12月25日⏺,曾担任浙江省乐清市蒲岐镇寨桥村村长的钱云会因一起离奇的“交通事故”而死亡。随即🌺,关于他“被人陷害”的消息便出现在微博上并得到不断转发,迅速搅动起强烈的社会情绪。12月末🧔🏻👩🦼➡️,由网友组成的三个公民独立调查团抵达乐清进行了实地调查,但均没有发现钱云会被谋杀的证据,并将此结论在网上公布👨🏿🎤♣︎。尽管一部分网友对此调查结果仍持怀疑态度🩸,但是这些调查团作为来自微博的网友所组成的独立的第三方,其结论也获得了许多人的信赖🤷🏽♂️,这对于此案所受到的质疑的逐渐平息起了到良好的作用。尽管尊龙凯时娱乐难以期望这种调查团在调查手段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实际能得出多少富有价值的结论🙅♂️,但是伴随着大量网民对此案持续的讨论,调查团的出现并付诸实践,为公民参与司法迈出了开创性的一步,法治精神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彰显,普通民众的法治意识也得到了积极的培育。相比曾经广泛开展的单向的送法下乡👘🕠,微博上关于法律事件的开放性探讨或许起到了更好的效果。
2.微博作为法制新闻的来源地,成为维护合法权益的新通道
当前微博表现出一个明显的特点💆🏽♂️,那便是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新闻源🪅,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一定独立性的媒体舆论场。在微博时代到来之前,公众对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了解主要来自于专业媒体的报道。而到了微博时代,大量新闻报道越来越多地依靠参与者和目击者所提供的信息。于是,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新闻发布的源头🗝,“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真相的披露者⏸,人人都有发言权”。于是,传统媒体的责任也开始发生转变,“更多地解释新闻🧋,更多地做深入的调查”[2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微博自然也成为涉及法律问题的新闻事件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源头🧑🏼🎓。这些新闻事件通过微博发布之后,很容易引起成千上万的网民集体关注🛂,而处于这些新闻事件漩涡之中的人们的合法权益,自然也就成为众人关切的焦点。微博所具有的这种强大的力量,甚至促使博友惊呼:“上诉不如上访🕠、上访不如上网👨🏼🦱。”
比如,2010年9月16日🂠,江西省宜黄县的钟氏姐妹因家中拆迁问题准备赴京参加凤凰卫视的节目录制,却被宜黄政府机构的人员堵在了南昌机场的厕所里。无奈之下🍦👫🏻,姐妹二人只得向一位记者电话求助,而后者则立即通过微博对此“女厕攻防战”进行了“现场直播”。此事被披露引发宜黄当地多名官员被免,而众多网友也对钟氏一家的困难提供了实际的帮助🧝🏿。事后📜,钟氏姐妹之一钟如九感受到了微博的力量,不再上访鸣冤,而是像许多人一样选择了微博维权🚋。合法权益竟然通过微博的爆料才得以关注并受到重视,这当然是微博所体现出来的一个全新的功能😬。但是💓☮️,微博维权不是常态现象,尊龙凯时娱乐无法借助微博来实现所有合法权益的维护,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讲,通过微博维权实际上也强烈地折射出现实法治的困境。
3.微博作为不法行为的曝光台🙄,成为实施社会监督的新工具
由于任何人在微博空间以及现实世界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在瞬间为众多网民所围观,其所产生的影响也可能通过不断的信息传播而被无限放大👨🦽➡️。其中,大量不法行为不仅得到曝光,甚至行为的细节还可能会被深度挖掘,从而便利了执法机关对相关违法人员的查处👆🏻。在这个意义上说©️,微博已经成为开展社会监督的新工具。
2010年11月23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公安局利通区分局跨省对王鹏进行了错误的刑事拘留〽️。几天后,关于此事件的消息出现在微博上📚,随即得到了大范围的转载✌🏼,此案连续几天成为微博的热点话题。截至12月2日21时,“王鹏诽谤案”名列微博热门话题榜前列,提及次数达20650次。[3 ]很快🧑🧒🧒,被以涉嫌**刑事拘留9天的王鹏🤚🏽,在舆论和公众的监督下终于恢复了自由🎳。诸如王鹏案中的不法行为通过微博被曝光,立即便可能达到大范围的关注➖,新闻媒体也会相应地对这些事件尝试挖掘和追踪报道。微博上的社会监督和媒体的新闻监督所形成的合力给不法行为带来巨大的压力🧑🏽🦱,从而促成相关行为得到妥善纠正。当一起又一起的不法行为被曝光,当一批又一批的网民加入揭恶扬善、荡浊扬清的正义大军🪸,法治建设随着民众的广泛参与而呈现出新的气象🧏🏿♂️🈹。
4.微博作为官民互动的链接点😚,成为推动政务公开的新窗口
微博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它使得现实空间中基于多种原因而难以发生联系或者联络不畅的主体之间有了一个有效的相互沟通的渠道,这突出表现在各类政务微博的出现。从2010年初开始✋🏽,一大批政府机构🏅、官员通过微博开展问政,政治精英与民间草根有了一个新的平台开展直接的对话与互动,政务活动由此多了一个向社会公开的窗口,而普通网民也多了一条参政议政的途径🦻🏿。
在各类政务微博中👭,公安司法机关的政务微博尤其引人注目,直接促进了执法和司法活动的开展。比如,一些地区检察系统开通的“反腐微博”颇具成效💂🏿♂️,在进行反腐宣传、公开反腐信息的同时,也有利于侦查人员获取腐败线索🤑♖。2011 年4 月23 日,复旦大学舆情与传播研究实验室发布的《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显示👭🏻,公安微博在政务微博中所占比例最高、服务性最强。[4 ]公安微博在提供警务资讯和动态🤹🏽、资讯互动🧕🏽、突发事件发布和舆论引导🦹🏼♀️、微博宣传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社会效果。[5 ]这类微博在便利公安信息向社会公开的同时,也促进一线执法部门与民众的双向互动,普通民众可以更加有效🙎🏽♂️、更加民主地参与政务或公务活动,推动了相关执法工作的开展🥹。
5.微博作为信息交互的集散地,成为实现言论自由的新平台
我国《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有言论的自由👩🏼🦱。自从信息化时代到来之后,人们有了多种渠道发布自己的言论并通过网络向他人进行传播⚀。由于微博在信息传播方式方面具有其他渠道难以望其项背的优势,使得普通民众有了一个极好的发表自己意见和观点的平台🕵️♂️🍒,人们可以方便地通过微博就社会热点问题甚至敏感事件等发表自己的言论♗,而一些希望扮演意见领袖的人士更是将微博作为了一个阐述见解、发布论断的极佳工具🏌🏽♀️。基于此🫱🏿,2011年8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在被称为“微博第一案”——周鸿yi一案的终审判决书中指出🗳,“个人微博作为一个自由发表言论的空间……为实现我国宪法所保障的言论自由提供了一个平台🙈。”[6 ]
微博时代法治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正如开篇所言,微博所带来的影响具有双刃剑的效果🧙🏼♂️,它在为法治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使法治表现出诸多积极面相的同时,其负面效应也已经显露👼🏻,从而给法治建设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由于微博目前仍然在中国处于高速发展的形塑过程之中,法律法规对微博上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尚未进行及时的回应,抑或对这种新兴的网络平台中发生的违法犯罪现象的打击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困难👨🦱🆓,导致微博时代的法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多重困境。
1.谣言充斥,破坏法律秩序
时至今日👨🏻🎤,微博平台上的法律秩序并不尽如人意🥥📮,而对其侵害最大且最为严重的问题👮,莫过于谣言的泛滥成灾。正是由于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而且通过微博发布一条谣言几乎不存在什么现实成本📈,因此微博目前成为谣言扩散的重要据点。各种虚假消息借助微博平台不胫而走,并且通过不断被网民转发而迅速扩散到全社会。特别是某些未经证实的消息一旦被一些名人转发,再通过众多“粉丝”所带来的辐射效应在全社会充分发酵、放大,对虚拟空间和现实社会中的法律秩序都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迄今为止,最令人注目的谣言当属引发全国范围疯狂抢盐的微博事件。2011年3月13日晚和14日凌晨,关于日本地震后海盐受到污染的消息出现在微博上👮♀️,并受到大范围的转发,最终一步步演变成为一场波及全国的疯狂抢盐行动🏂🏼。谣言就这样在微博中滋生和蔓延开来😉。无良商家在这一过程中乘机囤积居奇或哄抬物价,进一步给普通民众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对法律秩序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2.言论失当,引发名誉侵权
微博尽管为言论自由这一宪法权利的实现和保障提供了新的平台,但是🤵🏻♂️,言论自由的边界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之下并不十分明确🪚。微博虽然有利于言论自由的实现,但也成为许多人滥用该宪法权利的工具。一个明显的现象便是,注册用户在享受这一自由的同时,经常会出现言论过激、出格或者恶意诋毁的情况🐝👨🏿⚕️,这导致他们在行使言论自由权利的时候极容易损及他人的合法权益。在这些违法行为之中,目前较为突出的便是微博用户的不当言论对自然人或法人的名誉、商誉等构成的侵权🐚。典型的例子还是2010年5月25~27日,奇虎360董事长周鸿yi在多家微博平台向金山公司开炮,一度在微博上引起轩然大波👨🏻🏫。很快,金山以“严重侵犯名誉权和商业信誉”将周鸿yi告上法庭并获得了部分胜诉。
实际上🦫,微博上的言论对他人的名誉🥙、商誉构成冲突的情况随处可见,如果动辄以民事侵权或诽谤来加以追究🏃♀️➡️,并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在这一点上,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在周鸿yi一案的一审判决书中的阐述也应当引起尊龙凯时娱乐的注意:“在微博上,当言论自由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进行‘法益衡量’,综合考量发言人的具体身份、所发布言论的具体内容、相关语境、受众的具体情况🐓、言论所引发或可能引发的具体后果加以判断”[7 ]。不过,“法益衡量”毕竟没有明确的标准。如何把握微博上的批评、质疑👦🏿、信息曝光等言论活动与侵权🥦、犯罪的界线,从而避免言论侵权或因言获罪的扩大适用,将是司法系统未来面临的一个难题🌷。
3.信息曝光,招致隐私泄露
如今,微博上经常出现一些爆料新闻,殊不知却极容易侵犯他人的隐私权。例如,2011年七八月间💻,昆明市发改委收费管理处副处长成建军的“艳照”视频及截图在各种论坛和微博上被疯狂转载。实际上,成建军所参与的聚众淫乱,是由一伙罪犯诱骗所致🔕↙️,其过程被后者暗中拍摄下来进行敲诈。最终🧜🏼♂️,成建军和4名勒索者都受到了应有的处罚。成建军的违法行为虽然遭到了揭露,但是由于这种方式的揭露显然已经属于严重过度,上传网帖者的行为也涉嫌违法。
不可否认,对违法犯罪行为在微博上加以曝光🦒,无疑对于公民法治意识的培育和法治建设的实际参与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违法犯罪者在此过程中也应当享有包括隐私权在内的基本的合法权益。否则,一旦对违法犯罪行为过度曝光抑或曝光的内容严重不实甚至根本就是子虚乌有⛹️♀️,那么一定会对相关人员的隐私权等合法权益构成侵害🦶🏼。因此🦻🏿,如何对微博中的信息曝光与隐私权的保护加以有效平衡😷👩🏼🏫,也将是我国的微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必须正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4.乱象丛生⛹️♀️,亟需法律规制
法律需要跟随社会变迁的步伐而向前发展🤵,但是却很难做到同步发展,于是,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总会存在一些新问题难以得到法律的及时回应🍖,从而出现法律缺位的难题。随着微博在中国的迅疾发展,微博平台上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一时很难找到合适的规则加以调整🫸,从而导致乱象丛生。尽管某些乱象难以称得上违法或者很难根据现行的法律规定加以处理🚎,但是由于其已经严重影响了微博的合理秩序甚至对现实的社会生活构成了严重的干扰,因此相应的法律规则的出台刻不容缓。
比如,一种值得注意的微博乱象便是“粉丝经济”所致。微博上大量名人和意见领袖的出现往往会引来成千上万的“粉丝”跟随👇🏻💁🏻,其言论所带来的巨大传播效应已经为一些商家所觉察,从而诸如买卖“粉丝”、炮制“粉丝”的情况不断出现➔。而且,一些人假冒名人开通微博以吸引“粉丝”⚂、实现广告效应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此外👆🏽🍪,名人微博的巨大影响力还可能导致难以估量的负面效应。2011年8月24日,巨人网络董事长史玉柱在其微博上批评中国人寿,同时抬高民生银行⛹️♀️,该微博立马被网友迅速转发并搅动市场🥜,造成民生银行的股价异常波动。民生银行的股价波动到底是一种巧合还是直接由史玉柱发布的上述微博所致,实际上很难简单区分;这种名人在微博上发布的言论与股价波动之间到底是否存在法律的因果关系,也很难厘清👨🏼🚀。不过,这一事件已经明显地反映出,名人的言论的确有可能对社会经济秩序构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然而,对于名人微博所出现的这种乱象,根据目前的法律规定还很难加以有效应对,亟需法律根据微博的全新特点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回应。
上文所归纳的仅仅是微博时代的法治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中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实际存在的问题远不止这几点。比如🧟♂️,著名体育评论员黄健翔抄袭他人的微博内容,曾一度引发过著作权方面的纠纷🎅🏼。于是,一条微博中所包含的简短的文章是否达到了《著作权法》对独创性的要求,需要理论界和实务部门加以更加深入的分析和回应🗽。又如,近年来药家鑫和李昌奎两案所凸显出来的民意可能影响司法的困境,在微博时代更加放大👂🏽,如何在未来避免非理性的网络民意牵引司法判决,也是尊龙凯时娱乐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难题。
与此同时👩🏿🍳📮,微博时代的法治还面临着执法和维权方面的诸多挑战。比如,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23条规定:“各级公安机关在自己管辖的地区以内🐇,可以直接发布通缉令🧑✈️。”于是,有的地区的公安机关通过微博发布通缉令👭🔄,但其是否属于跨越了其所“管辖的地区”,需要理论上给予明确的解释。又如,微博并不要求注册用户都以实名的形态进行注册🏄🏻,难以对实际的违法犯罪者进行定位。再如♜,对微博之中的违法犯罪进行查处,往往需要通过公证𓀁、专业人员取证等方式对电子证据加以收集,这对取证技术和费用都有较高的要求。总的来说,微博这种新兴网络平台上的法治还任重道远。
应对策略及评价
针对上文所反映出来的微博时代的法治���面临的诸多困境与挑战👯,大量的应对措施已纷纷出台。这些措施有的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有的也同时伴随着难以克服的缺陷并可能存在着合法性危机,需要尊龙凯时娱乐认真的评判与思考👩🏻🦲。
1.辟谣
由于谣言充斥微博🙇🏽♀️👩🦱,扰乱法律秩序,甚至引发社会恐慌,已到了不得不采取措施加以治理的地步🏠,为此微博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应对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比如🫄🏽,一些网友和机构在面临谣言危机的时候及时开通微博,对辟清谣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微博上专门的辟谣阵地的出现也引人注目🦌👫。像新浪开设了专门的“微博辟谣”账号、开辟了“不实信息曝光专区”,第一时间利用微博辟谣;网易也开通“微辟谣”;腾讯🧟、搜狐则开通了“谣言终结者”🌽。除了官方账号外,完全由民间人士组成的“辟谣联盟”也于2011年5月18日在新浪微博安家,致力于对社会生活中受到广泛关注的事件及时进行澄清。
总的来说👳♀️,微博辟谣平台的出现为遏制和粉碎谣言提供了一种新的应对途径✵♥️,为微博空间的法治秩序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然而❕,从微博辟谣的整体效果来看🥊,却难以达到许多网民的期待,微博辟谣机制内在的缺陷也未得到有效克服。首先,从微博辟谣的信息公布方式来看,它一般只对谣言及事实予以公布,而对造谣者的个人信息并不公开(实际上在并不强制用户实名注册的情况下也谈不上公开)。这种软弱的“执法”,极大地降低了再次造谣📟、重复造谣的成本👨🏻🦯,可能令造谣者肆无忌惮😐。其次🧛🏽,从微博辟谣的执行机制来看,它往往是针对一个一个的谣言分别辟谣,似乎总是在谣言的背后疲于奔命☝🏽,较为欠缺应对谣言的长效办法👨🏼🦳。
2.惩戒
谣言充斥微博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造谣的成本过低🪫。按照这个思路,有的门户网站除了对不实信息予以曝光并辟谣之外🐟,还对发布谣言的用户予以禁止一定期限内发文、被关注甚至永久删除账号等相应惩戒。新浪微博还建立了“违规公示平台”,并明确了对违规行为的惩罚措施。
应当肯定的是👨🏽🎓,这些惩戒措施对微博上发布谣言等不良信息的用户的确给予了一定的打击🧑🏿🔧,对于实名用户更是如此。但是这种打击力度显然还太轻🧒🏼。大量用户保持匿名导致他们可能有多个账号从而穿多件“马甲”🧑🏿✈️,即使一个账号被封也可摇身一变重新出现在网上,而且还可以重新注册新的账号。因此,这样的惩戒措施无异于隔靴搔痒💽,对于匿名用户难以起到实质上的打击作用。
3.认证
当尊龙凯时娱乐近年来还在探讨网络实名制的正当性💆🏻♀️、可行性的时候,实际上微博已经在这个问题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针对冒充名人开微博或因重名而导致身份信息混淆的情况🧔🏿,各大微博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实名认证的方式来加强管理🏌️♂️,使得网友可以通过特定的符号鉴定名人或机构的真伪🫷🏽。即使经认证的用户身份信息有误,网友也可以向管理平台进行举报。
微博实名认证措施的开展,对于假冒名人或机构的身份信息并防止不实信息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也督促名人或机构在经认证之后,在微博上发言时就必须考虑其社会影响💝👂,对不当言论的发布也起到了抑制效果。当越来越多的用户经过实名认证🤳🏽,不实信息或违法信息的传播通道便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对微博法治秩序的维护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微博实名的成效还有待未来的检验🧑🏽🚒。一方面,由于信息获取方式的局限🏋🏿♂️,微博管理平台可能在进行认证的时候无法得到权威、准确的信息,从而导致认证错误,进而误导公众。比如,2011年引发热议的“郭美美”炫富事件后来被证实,在新浪微博上经过实名认证的“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身份实际上并不存在🚫⤴️。另一方面🪴,网络实名制在国外的推行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且存在着大量的现实难题。比如,韩国2007年7月实施网络实名制后,网民个人信息在网络上被大批量偷窃或泄露,于是政府在2011年8月11日表示,将分阶段对这种制度加以废除。因此👩🏻⚖️⛷,微博中网络实名到底将在多大程度上推广🌔,今后是否也会像韩国那样遇到类似的问题✡️,还有待尊龙凯时娱乐在未来更加冷静的体验和观察。
4.监管
以饭否为代表的微博平台被关停之后,后来新建立的微博普遍都实行了较为严厉的“白名单”和内容审核制度🌚。如果说白名单是通过机器自动审核💇🏼♂️,内容审核则是一方面进行关键字过滤,一方面派大量专人进行手动监控,即采取的是一种“普遍过滤的预审查与人工干预的后抽查相结合”的对策。[8 ]比如🏌🏼,对于一些敏感的内容和敏感的人,新浪微博一直进行着监控。而对于普通用户偶尔发布的敏感信息,也会在后台进行及时处理🫱🏽。就此而言,新浪微博的内容基本上是全审核的。[9 ]
不可否认,对微博用户进行预先审查和内容监管对于维持微博中的法治秩序是必需的,而且这也是各个网站的微博平台正常运转的内在要求🟠,而不至于因充斥敏感信息而被主管部门关停🏃🏻♀️。但是,对敏感人物和敏感信息进行所谓的监管,在某些情况下实际上也面临着合法性危机。比如🍯,有些特定网友的微博内容经常会被管理人员无端删除或屏蔽,甚至在极端的情况下连账号也会直接被系统删除🏇🏿。换言之,微博本身所提供的自由言论与它对这种自由言论设置的限制已经形成了冲突。因此,如何保持微博平台本身的运营安全与自由言论的平衡,如何明确敏感人物及敏感信息的评价标准,将是微博在未来的发展中所必须厘清的一个重要问题。
尊龙凯时娱乐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微博正常运转秩序的维护与微博时代法治建设的深入开展无疑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0️⃣,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多管齐下地加以推进。如上所列举的几项措施都主要是从微博运营商的角度来加以阐述的,实际上与微博相关的主体对于微博时代的法治秩序的维护都大有可为。除了微博用户应当加强自律外,政府管理部门也应当更加密切地关注微博的发展动向,将自身的职权合理、有效地行使在微博秩序的维护之中。比如🐥🍌,政府可以考虑制定一些专门性的规章条例🧍🏻♀️,有针对性地对微博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规制,从而对微博中的不当言论和行为形成更加有效的威慑😋,也为惩罚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保障👰♀️🎶。政府也可以考虑同微博运营商一道,针对微博中出现的纠纷提供一种便捷🤽🏻、有效的解决机制,从而有利于及时化解矛盾,避免出现进一步的“网络**件”。政府还可以考虑加强与微博运营商的协作机制建设🛕,使双方在违法犯罪等方面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上更进一步,从而为微博时代的法治建设提供新的助推力。
注释:
①课题来源:2010年北京市与中央在京高校共建项目《社会转型与公共治理》,课题负责人:程天权教授👨🏻🦯➡️。
参考文献〰️→:
[1]http://www.cnnic.net.cn/dtygg/dtgg/201107/W020110719521725234632.pdf.
[2]http://tech.sina.com.cn/i/2011-09-18/14136077351.shtml.
[3]谢雪琳.王鹏错案引发“**”存废激辩.第一财经日报,2010.12.3.
[4]http://www.cssn.cn/news/382739.htm.
[5]刘劲青.公安微博实践现状扫描与反思.湖南社会科学,2011(3).
[6][7]郭建光.微博言论有了法律尺子.中国青年报, 2011.9.7.
[8]赵蒙yang.“推”出的公民社会——微博在大陆的发展探究.东南传播🔕🏊🏻♂️,2010(4).
[9]邝新华.为什么笑到最后的是新浪——国产躯干盛衰史.新周刊,2010(2).
作者单位🎸👋🏼:北京尊龙凯时AG娱乐平台招商官方网站尊龙凯时AG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