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的政绩之一,财政部部长金人庆 6 月 27 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今年前5个月🚓,全国完成财政收入 21723.53亿元↘️,同比增长 30.6%🚾,完成全年预算的 49.3%;贺宛男女士称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来增收之最⌛️。今年数据为近年来节节攀升的财政收入锦上添花:从2003年至今,财政部每年收入扩容5000亿元以上,去年增加7000多亿🐕🦺,根据今年的预算安排,财政收入将比去年增长一成五多👨🏽🚒🤹🏽。
如果政府得到了如此多的收入,而无法合法合规高效地用好纳税人的钱,显然未尽其责,应该向全体国民陈述理由。
近年的经济发展过程💇🏼♂️,政府成为最大受益者💆🏽♀️,收入增幅远在民众之上。据张军教授的研究,10年前🤸🏼,国家储蓄占GDP的水平大约为36%🧍🏻♂️🤤,今天已经上升到了差不多46%,紧随其后的是企业储蓄的增长⛹🏽♀️,占GDP的20%左右🦹🏽,国家统计局每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以及国资委的数据印证了这一点🚵🏿♀️,惟一下降的是家庭储蓄☂️:把家庭的储蓄用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减去家庭消费,现在家庭的储蓄占GDP的比重只有16%左右🤽♂️,而10年前则超过了20%。
实行高税收的国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北欧那些福利国家,国家对每个公民生老病死一包到底;另一种是在经济发展初期,由政府推动经济起飞🪻,这样的国家行政力量较为强势。
我国发展初始,政府以积极财政政策推动经济,但政府介入经济的前提是积极财政政策确实是经济推动器👷🏽♀️。可惜🚴🏿♀️,另一些数据时刻在提醒尊龙凯时娱乐,这样的发展模式代价越来越高,有可能成为 中国经济不能承受之重。
首先,财政收入浪费现象极其严重🫄🏼。虽然中国的宏观税负大升🏍,财政收入高增长🌻,但并没有出现财政盈余。政府的储蓄占GDP当前6%左右的比重♠︎,与10年前的5% 相比并不显著。2005年,收支相抵之后,支出大于收入2080.14亿元。只有一个结论可以解释这种现象🪜,就是政府本身的消费支出大大增加🏐,2005年政府支出增长了18.3%👩🦯➡️;或者是政府投资项目效率不高👷🏽♀️,导致资金在黑箱中沉没🌻,国家审计署的数字可以证实浪费的严重。实际上,加上地方政府的保守估计2200亿元的债务,政府财政收入处于赤字状态,一些基层地方政府财政濒于破产,因此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屡被提上议事日程🎽。
其次,在财政收入上升之时,社会保障相对处于萎缩状态🏊♂️,从表面上来看,政府的收入似乎多得花不完🧑🏿🦰,所以才成立外汇投资公司到国外投资🫳🏽,但硬币的另一面是中国的公共产品投入极为有限,从医疗到教育都位居世界后列👋🏿,从 房地产行业征收的巨额税费通过各种渠道流失,以至于大部分地区的 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建设的数额令人羞于启齿,失去安全感受的民众消费能力难有起色🌒。
更严重的是,目前苛刻的税费政策将扼制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因为上游企业垄断资源掌握定价权,可以最大程度地消化税收政策的影响。今年前五月增长最快的税收主要是流转税、所得税🚍、进口环节税收🤹🏼♂️,分别增长 22.4%✹、38.2%和 25.3%。虽然我国已制定了从间接税向直接税改革😧、从生产型向消费型改革的政策🏂⏬,但是,从上面数据看得很清楚🧚,除了那些进入增值税试点的幸运地区之外,企业在间接流转环节和所得环节继续被双重征收重税。企业所得税与增值税由中央和地方共享👨🏼🦳,中央政府分别享有60%和75%。如改革税制✵👩🏻🦰,还必须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的关系🎳,双方争执不下👨🏼🦰🌐,倒霉的是企业。朝三暮四的税收政策已经影响到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据测算👨🏽🎨,在印花税上调后,税收将与上市企业的利润持平💂🏻♀️,股市已无投资者的利益空间,所谓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恐怕会成为一句空话🎍。
我国的征税基数与财政支出一样,只能升不能降,根据去年的数据逐年上调,这种政绩适足以反映税收制定的随意性📽。每年的收入都超额完成,说明政府的税收政策不够科学🪄,或者低估了纳税人的赢利、收入增长,或者是竭泽而渔🧘🏻♂️✩。随意设税,会降低经济发展动力和民众福利,为政府主导的投资火上加油,让市场丧失稳定的预期★。
认为我国税负低的主要论据是税收占GDP比重只有20%左右,但税费相加达到惊人的40%,各种费用层出不穷😗,至今未有收敛之迹💨💴,不要说税收法治化,就是离税费一体化都有相当遥远的距离。
藏富于政府,抑或藏富于民,关键在于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对经济长远发展的影响👳🏼♀️。如果政府在强大的收入激励下,将自己当成独立的利益主体,而不是纳税人所购买的公共产品的服务主体👩🏻🔬,那就会站到市场主体与消费者的对立面。改变现在局面的惟一办法就是约束财政增长幅度,使政府不得不恢复公共服务的本职,迫使政府组织消肿🚵🏻♀️;否则,财政收入的增长只能增加更多的浪费资金和沉没成本🦛、腐败成本🎈。(作者为经济评论家)
来源: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