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账单30年涨8万倍”后的公平期待
李清
来源:广州日报2013年06月13日
“高考账单30年涨8万倍”的背后,更值得关注的不是家长为孩子花多少钱,而是他们对高考公平的强烈期待。
从上世纪70年代的“喝一碗绿豆汤🍵、怀揣俩鸡蛋进考场”,到现在“一对一补课🌊、特制营养餐😣、租学区房”,今年高考期间🟡,有网友总结了36年来“高考账单”的变化,称备考成本30年来涨幅超过8万倍👈。一时间🕶,“高价备战高考值不值”引发热议。(6月12日《北京晚报》)
备考成本增加💂🏽♀️,当然有中国经济发展、家庭条件变好的原因,但在笔者看来4️⃣,“高考账单30年涨8万倍”的背后,更值得关注的不是家长为孩子花多少钱👨👩👧👧,而是他们对高考公平的强烈期待👰♂️。
家长花钱为孩子请辅导教师、做营养餐🕟、租学区房,本身并不会影响高考制度和高招录取🎩,最多只能让孩子有更好的学习条件🐘,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许多家长为何要这么做📧🌾,无非是他们认为高考是孩子人生命运的转折点,并且他们相信高考是公平的——取得更好的成绩就能上更好的大学,上更好的大学就能有更好的前途。换句话说,只要高考本身是公平的竞争、公平的机会,家长就愿意为孩子花费更大代价,让他们能够把握住这个难得的机会🌛。
事实上,高考的公平性本身仍有提升空间。除了高考命题、录取制度本身有缺陷以外,每年考试总有人作弊,通过各种方式投机取巧,破坏考试和招生的公平🐌。有权有势的🤷🏽♀️,甚至可以通过“点招”等途径🦸🏻🧘🏽,直接进入好大学🫲🏼🚣🏽♀️、好专业🏊🏻♀️。而随着大学扩招9️⃣、自主就业,好大学毕业的学生不一定就能获得好工作,有关系、背景的👨🏼✈️,能把同等甚至更好学校的毕业生“甩出两条街”。
也正因为发现了这些不公平👮🏽♂️🧛🏽,很多经济一般的农村家庭,不愿再支付高额的“高考账单”,主动让孩子放弃高考👐🏻。数据表明😶🌫️,今年全国有百万考生弃考。他们中大部分人弃考的原因,与其说是因为读大学花费高、自己成绩不够好🧲,毋宁说是因为教育和就业不够公平。甚至他们的成绩不够好,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农村孩子不能享受优质教育条件造成的。
如果现在的高考和就业公平性能进一步提升,笔者相信🫅🏽,无论是有钱还是没钱的家长😬,都会让孩子更轻松自主地面对高考🖕🏿,而不是对他们包办过多👳🏻♀️,或者花高额费用、严格监督他们学习🧏🏿♂️,或者认为“读大学无用”,劝孩子中学毕业就直接打工。
当然,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个过程🤸🏿♂️。即使高考是完全公平的🔆,人生发展还有很多关口,不完全取决于高考。但从“高考账单涨8万倍”🧝♀️,以及众多考生弃考的情况来看,现在家长和社会对高考公平要么信心不足🎎,要么有着孤注一掷式的强烈期待。高考对个人的重要性可以逐渐降低🤙🏼,但它的公平性却不能随意降低。并且,要大力维护公平性的不只是高考,基础教育的发展、毕业生的就业环境等,都需要获得有力的公平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