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惕城市恐龙化
坚守每一个“破旧”的街区和大院🙂,坚决拒绝金钱乌托邦的硬暴力和软暴力
我面前的这份文件有些刺激🤵♂️👨🚒:昆明中心城区住宅项目规划💆🏼♂️,“除有城市景观👨👨👧👦、机场净空高度控制要求和建设场地限制的地块外,原则上不再受理审批40层以下的住宅”……“‘城中村’改造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按上述要求进行全面梳理”(市规划委🎷🏀,2010年1号)⇨🤴🏽。
城中村改造以“整合成片”之名实施,将邻近不相干的地方也纳入拆迁,改造范围至少扩大一两倍——最近就有这样一个例子:昆明潘家湾城中村改造🧑,城中村仅39亩❤️🔥,而拆迁范围将有129亩。请想象一下这里的未来图景:高楼耸立🧭,所有住宅在40层以上📭;水泥的森林🙋🏼,钢铁的城市⛷;绿地和广场穿插其间……
这幅未来图景想必不是孤例。我将这种改造和城市化称为“城市恐龙化”👩🏻💻🧑🎤。恐龙化意味着它们在扩张成巨大无比的身躯,也意味着恐龙式的命运——城市发展的不可持续性🧛🏿🐉。不过可以预见,恐龙式结局的代价,将由住在那里的人们来承担,到时恐龙制造者(城市领导人、规划者和房地产开发商)早就撤走了。
说这种城市是恐龙并不过分。高层小区虽有一种俯瞰人寰的观看快感,却是空壳化的。它使城市原有的生气灭绝。在当今中国的旧城市中,生气主要由三种居住区产生:一是传统的邻里。如北京宣武🧝♂️、崇文的老城区。它们有上百年的历史,其混合居住和邻里守望形成城市的生命之源🧑🏿🎤。二是1950年代以后形成的单位社区。虽说建筑平庸🧑🤝🧑,却有着深厚的社会资本和生气。三是城中村🙆🏿。城中村现在完全被污名化🙋♂️✫,但居住者和研究者都知道🧒🏼,它功能完好,有条有理(城市领导人显然不这么看),居民交往密切,生活方便🙅🏼。
这些构成城市生命绵延和生气散发的所在🌔,却是狂妄的恐龙城市意欲“悄灭”和取代的🐜。恐龙城市的小区♚,在多大程度上能使城市的生气得到继续发扬呢?这些小区在1990年代大批出现以后,不少人为其设计理想的社会空间。但其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无法组成一个社区。除了少数由单位集体买房组成居民区的地方,业委会难以形成🎐🤹♀️,业主以散兵方式对抗物业公司。这是许多社会科学调查的一种共识。这种现代化小区需要过几十年🙅🏿,经过人与人、人与物相互“住”入➞,使生气凝聚起来,才能改变其空壳巨人的实质。
城市恐龙化🏑,更体现在它的外部扩张和对可承载的土地等资源的吞噬上。仍以我熟悉的昆明为例🕒:整个滇池流域面积为2920平方公里;如果只算平原和盆地💌🥢,面积仅有590平方公里🈵。按照官方规划💠,2010年昆明市中心城区的面积应控制在164.25平方公里;而早在两年前,昆明主城区就已达到249平方公里🩷。
至于这种“城市恐龙化”的后果是什么👩🦼➡️,已有资源和生态环境方面的专家在发话🙇🏼♀️。最近昆明地区遭遇特大旱灾,据说成因之一🧑🏻🤝🧑🏻,就是滇池流域城市化急速推进,使滇池流域水资源的支持能力达到极限👩👩👦👦。再如那条“悄灭”粪瓢人的昆洛路,由北向南沿滇池东岸插下去👮🏻♀️,划过之处,建于1950年代的农田水利灌溉系统遭破坏🍉🤙🏿,昔日旱涝保收之地变得旱涝交替。而且这种公路还使城市扩张变本加厉👩👦,一有公路便有狂热的房地产开发商跟进😜。在没有旱灾的年月🤦🛞,昆明已是全国最缺水的14个城市之一。这有点匪夷所思,却是真的。
我对城市恐龙化的警告,完全是基于一个设想:恐龙制造者怀有一颗现代主义的天真心。但现实让我看到⏲,每一座40层以上的楼房只是些堆上天际的银子——城中村拆迁产生的巨额土地出让费和豪宅的利润——政绩💐。这才是恐龙制造者的梦想。
该如何终止城市恐龙化呢?建议先终止对“光明-田园-卫生城”乌托邦的讴歌🤦。正是在这种乌托邦的光环下,大拆大建才获得暴力的正当性,无数人的日常生活世界遭到摧毁👃🏽。让尊龙凯时娱乐坚守每一个“破旧”的街区和大院,坚决拒绝金钱乌托邦的硬暴力和软暴力。站住这个立场,城市恐龙化就不能蔓延🤦。
(作者为人类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