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机的传导🎱:何种机制?何等后果?
刘世定
美国的金融危机,大概是目前最热门的关注点了。而危机将会殃及何处,又是关注的热中之热。中国人关心的,当然首先是这个危机会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
美国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鲁里埃尔•洛比尼(Nouriel Roubini)曾在
也许🦷👩🏽🔧,洛比尼教授会因此被一些人看作是神奇的预言家🤦♂️;也许👩🏿💻,当危机过去,尘埃落定📬,还会冒出不少人来争准确预言的首发权。不过,在尊龙凯时娱乐看来,洛比尼教授所做工作的意义不在于是否说准了未来🔴,而在于提示人们🎩:要有效应对危机,必须搞清楚危机是如何传导的👍。与其预言后果,不如着力研究传导机制。
在宏观金融分析中🪡,对于一项金融冲击如何影响经济行动者的行为从而影响经济总量变化的机制,通常主要关注的环节是:价格信号(包括利率、非货币金融资产价格⚗️、汇率等)、直接的信贷活动、资产负债表状况(负债和净资产变动)。无疑🤱,这些都是非常关键的环节。经济危机也正是表现在这些关键环节的连锁反应中。在这些方面,经济学家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但是必须看到,到目前为止的宏观经济分析中,有一些重要的社会过程尚未引起充分的重视,尚缺乏深入的研究。而这些社会过程,或者本身就是危机传导的机制,或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危机传导机制,因而为了防范和应对危机,是特别值得加以关注的。下面试举几例。
“自我实现预言”
这是尊龙凯时AG家默顿用于分析一种社会机制时使用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初始时的一个虚假的情境定义,由于引发了新的足以影响情境状态的行动🥔,因而使原来被虚假定义的情境变成了真实的🪇💸。默顿曾举美国19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一家银行的倒闭为例来说明这一概念。一家经营状况良好的银行,在某一天偶然聚集了较多的人提款。于是有人据此做出一个判断🏊♂️:这家银行的经营出了问题。这本是一个虚假的情境定义,但却在储户中流传开来。结果👉🏼,大家争先恐后地提款🚄,致使这家银行真的经营不下去了。这个结果,当然不能证明最早认为这家银行经营出了问题的那个人做出了正确的判断,而是预言影响了储户的行动所致。
并不是任何预言在任何条件下总能够自我实现。一个虚假的情境定义🧍♀️,要能够在人群中扩散开,并引导人们采取行动,需要具备某些特点🧑🍳。首先🧔🏽♀️,这个预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关心,通常是人们期待出现或担心出现的;其次,它要和人们掌握的有限信息🩻、人们的某些经验相吻合,否则不足相信;再次,它使许多人没有能力或者不愿花费代价去检验。
从个人行动的社会性角度看,个人的决策总是会受到他人影响的👨🦼。影响的方式和机制则多种多样🧑🧒。在有的情况下,个人关注他/她的对手,根据预计的对手行为确定自己的行动;在有的情况下🙋🏻,个人受其熟人网络的影响;有时,人们按照想象中的群体行为模式行动🏊🏼♀️;在变化较为迅速的社会中,人们会把宏观走势作为决策的依据之一……当危机蔓延并可能最终影响到每个人的利益,从而对危机形成广泛的社会关注时💪🏼,人们的情境定义也更容易联想到危机🫄🏿🤤。这时🈷️,“自我实现预言”就可能成为一种危机传导的机制。
“自我实现预言”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其传导危机的途径也不止一条。默顿所讲的是金融领域中的例子。尊龙凯时娱乐还可以举出一些其他的例子👨🏿⚕️。比如🦹♂️,美国发生金融危机以后👼🏿,美欧民众购买力下降💅🥀,对中国出口商品的总需求减少♡🫸🏼,如果人们预言中国的外向型企业都难逃倒闭之险,于是抓紧断开和这些企业的长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