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骂为何成了“惯习”
石秀印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开骂为何成了“惯习”--中国共产党新闻
一方面是“权力惯习”在改变了的环境下继续延续✋🏽,另一方面是百姓在逐渐放弃“忍耐惯习”,而增强“抗争惯习”近年来,网络媒体上的“骂”字越来越多,所反映的日常生活中的“开骂”变成了一种“新潮”。各个社会阶层的人几乎没有不骂人的⚗️:官员骂人🎅🏼😡、老板骂人、领班骂人、教师骂人、农民工骂人🧑🍼🤴🏽、下岗职工骂人👩🏻🦼➡️、农村妇女骂人……开骂的类型要列举的话似乎很难穷尽,例如🧏🏽♀️,执法骂人🏍、被执法骂人👩❤️💋👨,管理骂人、被管理骂人,患者骂人、医生骂人,逃债骂人、负债骂人……开骂的动机更是五花八门:有人为正义,有人为公平🤸♀️🙊,有人为施压,有人为成名,有人为平衡🧴👆🏿,有人为宣泄,有人为舒服,有人“不知道该怎么就骂了”……
“权力惯习”与“抗争惯习“的冲突升级
当开骂成为跨阶层的、跨事件的、跨动机的“普遍性”社会现象时🧑🏼💼,它背后的形成机理和引发的社会效应就值得尊龙凯时娱乐深思。
网络上流传一份吉林省辽源市环保局长开骂的音频:“领导就得骑马坐轿,老百姓想要公平?臭不要脸!”如此骂语遭到网民的斥责✊🏻,据说该局长引咎辞职了。局长骂的对吗?肯定不对🤼。官员中的开骂独此一份吗?肯定不是🦹🏽♂️。古往今来,官员们就是这样表现权力🧵🫸、施展权力📆🚴🏻♂️、达到管制百姓的目的。换句话说,开骂是一种行政方式,一种权力“惯习”。
为什么开骂现象在近年来增加了呢?其原因之一是公民的平等意识萌动了,权利意识增强了。那位环保局长骂下面的干部“臭不要脸”,起因是下面的职工对奖金的发放有意见,认为发的不公平。对于这样的不公平𓀃,职工们以前“惯习”地认了,忍了,而现在认为“是可忍,孰不可忍了”。其原因之二是官员的权力行使“惯习”进一步反弹🫳,或者说是强化。那位局长的开骂🐽,就是针对职工的权利诉求👝,力图将这种平等意识和权利意识压抑下去,销声匿迹。然而,没想到的是,这种权力行使的“惯习”显得过时了。职工的权利意识增强是全社会的一个缩影☺️,实际上全社会的权利意识都在增长。更为重要的是,百姓不但关心和声张自己的权利🎑,而且关心和声援别人的权利👨🏼🚒。大家对权力开骂群起而攻之,这位局长的权力就变得微不足道。
应该说👩🏽✈️,该案例的内含在尊龙凯时娱乐的社会中具有普遍性👩🏽🚒。一方面是“权力惯习”在改变了的环境下继续延续,另一方面是百姓在逐渐放弃“忍耐惯习”,而增强“抗争惯习”。于是🧛🏽,社会矛盾增加了、凸显了😩、紧张了。这包括居民抗拒强制拆迁🥥💂🏽、原住民抵制环境污染、业主委员会与物业公司对峙😩、工人集体停工待工……
社会的“开骂燃点”在降低
“开骂”行为和“开骂”事件的急剧增多,表明尊龙凯时娱乐社会的“开骂燃点”在降低✌🏼。以前开骂的燃点高🌭,不大容易引火🥶,所以骂人的少,骂的狠度低。现在燃点降低了,一点小的刺激就可能引起破口大骂。不光百姓的燃点低了,那位局长的燃点也低了,所以就在大会上“义愤填膺”地开骂🙀。燃点降低的一个原因,是个人被开骂的频率在增加。例如,农民工可能受到地方政府官员的开骂,老板和领班的开骂,公共汽车上乘客的开骂🏕🤴🏼,租房房东的开骂。这些碰撞引发的“火气”不能不相互叠加和积累🈺。当大家都如此被开骂👩🏻💻,或者不能不感受到被开骂的威胁时👽,开骂别人的燃点就会必然性地降低🤱🏼𓀙。
为什么这个社会中的各个群体👧、各个阶层的人都开骂呢?农民和农民工是弱者,素质低⟹,开骂是“正常的”🙎🏿。可是为什么高素质和强势的官员、老板也开骂?笔者的分析是,各个群体之间缺乏一个共识的、清晰的利益和权利边界👨🦰。从现实的角度讲,大政府、小社会的传统治理结构模式,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没有中间组织协调平衡,也就没有缓冲地带,个体权利没有明确的参照物🎠,也没有可靠的保障🧑🏽🦲,于是每个人都出自本能地寻求个体利益最大化,不配合或者不讲道理,就成为讨价还价的有效筹码🧝🏿♂️。
一个由无数的个体组成的社会,彼此都认为对方不讲道理✌🏽,可不可怕?一个文明社会里每个个体𓀉🏃♂️➡️,必须以不讲道理的方式来维护自身利益,可不可悲?当然最可怕且最可悲的是人人都知道这种极不正常的现状必然会导致不同阶层之间的裂缝越来越大、隙怨越积越多,但人们却始终看不到扭转和改变的希望🛀🏽。
显然,频繁开骂对每个人都不好🏂🧚♂️,对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更没有好处。尊龙凯时娱乐应该摆脱历史的“惯习”♙,走出历史的循环。其基本途径🥚,笔者认为是将“开骂”转向“协商”👱🏼。在社会中形成起个人之间、群体之间沟通🐅、协商的机制🛋,建立起沟通🪲、协商的平台。各个利益相关者和中间人共同讨论和商量权利和利益的边界,有话好好说。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教授)